非關命運:我掏心掏肺朋友卻狼心狗肺(5/8) 2010080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fCST_9H52g

 

 

這集裡面,精神科醫師以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一個人會是「好人」?

可能的原因有三:匱乏感、無力感、無助感。

 

在她說之前,我心裡已經有一個答案了,以一個凡人對人性的了解猜測而來的。

因為精神分析或精神動力將焦點放在童年或小時候,所以不斷地提到小時候,讓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小時候。

由回想當中,我大概也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是好人。

 

想要卻一直得不到的匱乏感,曾努力想改變什麼但最終發現「自己也不過爾爾嘛!」的無力感,突如其來、從未預警過的重大失落與侵襲事件所引發的強烈無助感,

是這些東西一直在我心中徘徊不去。

所以想給予,所以想付出,所以想幫助。

 

雖然從我的人際關係來看,我所謂的「付出」實在讓人忍不住想搖頭,但我心裡還是明白自己的心理。

就算吃力不討好,就算可能被視為理所當然,就算常常因為別人的態度而生氣,但我還是無法放棄這樣的念頭與行動。

儘管每次心裡暗自發誓『下次絕不要再…』,但宿命般地我就是跳脫不開這個輪迴,因此又再次陷入這樣的循環裡,而糟的是,同時我也成了食言的人,說得出卻做不到,違背自己的原則,而偏偏我又愛存在主義那套「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因此得自己承受這樣的矛盾與糾結。

而忍不住什麼,想跟別人抱怨時,可能會得到「妳自己心裡也很清楚,只是妳不做而已」、「這都是妳自己的選擇啊」、「妳每次都這樣說」類似這樣的回應。

在向人抱怨,企圖尋求一點支持時,又再被推落。

於是這個惡性循環又多了綁了一個石頭,愈綁愈重。

 

 

關於惡性循環、宿命論、原則、矛盾,那又是另一些過程中豢養而成不知該說寵物或心魔的存在。

 

 

等我發現時,它們已然存在於我心底。無可更改。

就像「好人」這個習慣一樣。那是比習慣更根本性的存在,而我現在還無法跳脫。

 

 

別人我是不知道--雖然有很多好人可供觀察,但我只是個凡人,無法凡事看透,尤其是個別差異性的事,更無法用一般通則來解釋--但我自己來說的話,

對別人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我想要別人對我好。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投射,或是情感轉移,基於「想要別人怎麼對你,自己就要先怎麼對待別人」這樣的想法而生的。

我不知道其他好人在做著好事時是什麼樣的心態,但至少我期許自己在能力許可的範圍內儘可能地做自己能做到的事,希望我所重視的人能因此而快樂或至少減輕一些痛苦。

既然自己曾經有類似的痛,知道那是怎麼樣的痛,有多痛,就不想再讓別人經歷相同的痛,想阻止這份痛的發生。

也許更深層的一面是,我必須用這樣的方式來「證明」我的存在,證明我「存在的價值」。

能夠付出,才能感覺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才有存在的感覺,最好的存在動力就是別人的喜悅。

而這樣的「證明」,似乎又與某個深植我心的痛,息息相關。

也許很多事探究到後來,會發現原來不過是同一根源以不同的樣貌呈現,而我拼命地想去斬斷那些旁枝末節,卻忘了核心支配著自己的源頭。

 

 

所以我總是認為那些對別人好的人,其實很想得到很多的關愛與注意,想要別人對他們好,而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證明自己的存在,好讓別人可以看見他們,好讓他們所缺乏的那一部分得以被填滿。

 

 

 

 

@19:37:32-19:45:31

因為敷面膜打字眼睛很痛苦,所以敷完面膜後才繼續打

@20:00:12-20:17:5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