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跟小生說,我有新網誌但在考慮要不要給他和key。

因為,『給了也不會常去看』。

而且,『我的網誌都是在罵人』。

他說「說的也是」。

隔著螢幕,我無法得知電子訊號彼端是什麼樣的心情、口氣與態度。

 

但我想節省大家的時間,既然不會看,那一開始就沒有給的必要。

「可是說不定哪天心血來潮會想看一下呀!」

我想,我的人生也不是誰的心血來潮,來那麼一下就可以了解的。

而,偏偏我又是那麼在意自己是否被了解。

於是作罷。

 

 

常常跟他講電話,講到後來會變得不歡而散,這是始料未及的。

但當我在抱怨時,對方回以「每次都在抱怨」「妳自己還不是一樣」時,我在想我可以再繼續忍受多久?

當對方在說話,而我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看法時,又被以為是在指責別人、沒同理心。

所謂的「朋友」到底是什麼?

只講你愛聽的話?什麼都支持、鼓勵你?可以不顧一切口無遮攔地放箭,卻無法理解別人說的話並無惡意?

很多次了。

並不是很會講「跟妳講話都讓我很挫折」的人就贏,也不是沒說的人就是不應該。

既然你都跟我說「朋友就是要互相包容」,那為什麼還要跟我說「跟妳講話讓我很挫折」?

在要求別人要接受你是這樣子的人之前,你是否能接受別人是他自己本身的樣子?

你要我傾聽,但卻無法接受我是個面質性很強的人?而且你可能早就知道我的面質性很強了。

我的面質,都是無意識的,只是覺得有矛盾之處,像說其他話一般平靜地說出來,你受傷了,是你的議題,我不需要為此負責。

就像我受傷了,也是我自己該去療傷一樣。

況且,你用「我受傷了」這句話,讓我知道自己是無法被接納的,狠狠踩住我心中空得愈來愈大的洞,難道就比較高尚嗎?

 

 

我是一直在抱怨,是一直在罵人,就是修養不夠或其他什麼的,但那不代表,不在網誌上po文、不在電話裡說給別人聽,就真的修養到家。

那是兩回事。

 

自以為有修養的,比沒有修養的,更可怕。

這句話並沒有針對誰,我不希望有人看到了,自己隨意拉開椅子坐下,然後又來跟我說「妳很愛指責別人」之類的。

我只是有感而發,想到這樣的句子,寫下罷了。

 

以為自己很好的人,其實都是有那麼點缺憾的。

以為自己不需要改進的,最需要改進的正是自己的「以為不需要」。

 

 

很多人說我想抱怨的時候才找別人,但別人找我時難道不是想要我聽他們說嗎?

每個人的生活本來就不一樣,重視的事也不一樣,因為我卡在人際關係上過不去,所以我一直在這個關卡上打轉。

我接受別人是別人,但可惜的是,別人不接受我是我。

 

既然如此,那就沒什麼好需要再繼續深入下去的。

既然我無法被了解、被接納、被包容,既然這些曾經像利刀割得我如此殘破般的事情無法讓我得到好處,那麼繼續在這段關係裡也是白費力氣。

你還會找我,是因為還能從我身上得到好處;我還會找你,是因為希望還能從你身上得到好處。

受害者之所以會在那麼困苦的環境中,之所以願意待在那裡受苦,必定是可以從中獲得好處。這才是不選擇改變的原因。

 

 

既然沒好處,對彼此都是,那不如退後一步,各自過著尊重彼此的生活。

我,不想再因為真心誠意對待別人說出真話,而被說沒同理心。

我,不想再替別人縫合傷口,但對方一直在揭我的瘡疤時。

 

 

 

 

@14:12:59-14:56: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