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每個網誌都有這樣的一個分類,或者,都有一個網誌專門收納這些。

那是和平常的自己,截然不同的樣貌,因為,那是個特別的存在。

 

不知為何,雖然很多事也許我自己沒親身經歷過,但若有人問起,我似乎也能說上個一兩句。

而這一兩句,碰巧就是核心的那一兩句。

我有時會為了自己這樣的「能力」感到奇怪,但大多時候為了別人為何無法知道而感到奇怪。

那只需要用心去想,認真思考,好好與自己對話,就能得到的答案。

不過也許對很多人而言,「面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困難;或者是,他也不認為有必要說出來吧?

 

 

碩二下,上容格分析談到anima與animus的時候,提到了另一半。

所謂的另一半,指的比較像是「自己所缺乏的部分」,小時候未被鼓勵發展的自己。

每個人原本都有各種的特質與個性,但受到後天環境的選擇的影響,可能會慢慢地隱藏起某一部分。

以男性來說,勇敢、堅強、不能哭這類的事,是社會贊許的,男性從小就受到這樣的社會期待而被教育成「堅強」的角色,但他們是否有溫柔、體貼、挫折時會想哭的部分呢?當然也有,只是從小不被贊許而壓抑了、假裝遺忘了,沒有機會好好發展這部分的自己。

因此,這樣的人遇到一個「擁有自己所缺乏」的人時,就會受其吸引。大概也算是一種補償作用吧!

老師都會問我們:「你能不能愛你(缺乏的)那部分的自己?」同學常是無法的。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大家都會很希望自己可以是更完整、更圓滿的人。但就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我們才會潛意識地追求那些自己原本有卻以為沒有的,而這也成了一個盲點,使人在親密關係中很難保持獨立的個體化。

追求、依賴、控制、占有慾、害怕失去…這些事情,不是愛情讓人失去理智,而是這一段極親密的關係,讓人更迅速地遇見自己的陰影(shadow),能夠面對處理的,轉過身就是一個成長,向整合的自我更邁進一步;無法面對處理的,一直在同樣的循環中反覆上演相同的悲劇,還自艾自憐自己悲慘的命運。

 

碩一開始我與諮商師進行長談,碩一下(算是)有兩個議題同時進行,於是我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與某個人、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因為這樣,我更加不想告訴別人,我會喜歡上一個人的原因。我指的是真實、深沉的真正原因。

因為很多時候,人們會愛上自己所沒有的那個部分,或是曾經受到傷害沒有治癒的部分,所以只要說出喜歡別人的原因,無疑就是在告訴別人:「我曾經有過什麼樣的過去」。

在長談前,我本來不想談這議題的,因為我不想讓別人知道,不想和別分享我所剩無幾的回憶。但後來我還是談了,而且發現自己根源的議題是什麼,卻無能為力,幫不了自己。

我要是能愛自己、要是能接受自己是一個這麼缺乏的人,就不用去諮商了。

 

 

看起來也許我是個勇敢的人,可以手術、開刀、拔指甲都不會哭也不喊痛,但是與此相反的另一面,我也有著極脆弱。

我會害怕面對很多事,尤其是與某些人或某個人有關的事。

因為那會讓我看見自己最缺乏的、最想追求的部分,會讓我看見自己曾經遇過什麼傷害,而我,不想看得那麼清楚,因為看清之後的痛,比生理上的痛更痛。

所以我既想追求,又想逃避;既想靠近,又害怕得疏離。

除了無法愛自己,還有更多事一直以來住在我心,直到現在我還是無法改變這樣的信念與想法,因此在進與退之間,似乎永遠無解。

 

有太多的不幸發生,很巧地是前天跟小生講電話時,他提到「婚姻這個階段」,這也在無意間默默說出了為什麼只有雙子座的女生跟我們三人的感覺會差很多。

我們三個人,因著不同的原因負債,什麼時候能還完債款都不知道,就算是家裡的債,但心頭還是有所掛慮。

我們三個人,因著不同的家庭形成,感受到婚姻的不幸與無奈,結不結婚已經不是重點,掙得一張廢紙卻每天吵架的人生也未免太累。

雖然在我國中決定不婚的時候,想著這些原因都只是「可能發生」,但沒想到它們一個個發生在我的家庭與親戚家庭上,離我太近了,我就算不想看也沒權選擇。

是這麼悲觀的一個人,連養活自己都無法,總是成為別人的包袱與負擔,這樣活著的一個人,我不知道自己可以拿什麼給別人幸福。

 

所以寧可一個人孤獨,也不敢睹可能的改變。儘管人世就是不斷在改變,但仍想死命守住那最初的形狀讓它不會改變。

也很害怕自己勇敢追求後,走進去某段關係,卻發現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樣傷害對方。

因為對方始終是那樣,從未隱藏偽裝,可是我卻自以為地將他想像得太過美好或是只看某部分而下意識地忽略其他不想看到的部分,在投入後不得不看到這個人的全部,然後發現失望了再結束,從頭到尾都是自己造成的,與別人何干?又為何要傷害別人?

我害怕自己,沒辦法好好經營一段關係,尤其是親密關係。

搞得好,就得走入婚姻;搞不好,就會失去,連同曾經的美好都會變質,而且失去一個很要好的朋友。

除此之外,還得花時間經營,可能要忍受別人剝奪我的時間與自由(沒辦法,我是觀察型的人),吵架也不一定吵得贏別人,常常要哭哭啼啼地讓人看了就煩…這樣的生活有點累人。

 

 

可是,世界上的確有那種讓人放不開的命運。

就算以上分析得再清楚、再透徹,但還是很吸引人的存在。

就算可能會不幸,還是忍不住想靠近的慾望;就算可能會失去,還是想放手一搏去嚐試;就算明知不可能,也會幻想可能的可能。

諮商師曾跟我說過:「妳不認為自己還有可能會遇到另一個了解妳的人」,的確,我打從心底這麼想。

因為我知道自己缺乏什麼、想要什麼,只有那個人做得到,雖然很多事都變了,但我還是沒辦法改變那個形象。

因為沒有理由說是別人,沒有理由可以說服自己「別人也可以」,因為很多事實就證明了「別人不行」。

要是別人可以的話,早就是別人了。

心中缺乏的、想要追求的,不是那麼容易說變就變的,因為那關乎一輩子的傷,會不定期地跑出來螫你兩口,讓你忍不住想尋找解藥。

 

那是我很不喜歡跟別人分享的。

可是我說了,也發現到自己空的大洞。不…應該是說,「再次確認」自己心中空了的那個洞。

以及,為何這場景會持續這麼久。

 

 

我向來習慣將它保護得很好,不讓別人知道。

因為我不想讓別人有機會看穿我,像是有把柄落在別人手上一樣,不想讓別人有機會利用我的弱點。

空的那一塊,無法防備。

 

 

 

 

@15:21:32-16:27: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