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前到現在,這種情形似乎已成了一種固定模式,而我,只是不想再玩這種遊戲。
以前會主動辦同學會,不過每次都覺得是我自己一個人在演獨角戲,自己一個人忙到不行,沒人幫忙。
後來,漸漸地,累了,不想再這樣做了。
以前會主動和別人聯絡,不過常常對方總是在忙,有事,沒空說太多,「保持聯絡」後就不見人影。
後來,漸漸地,累了,不想再這樣做了。
以前主動找別人出去的時候,常會遇到有人因為要打工或有事,所以無法去。
當時很介意,覺得我們一年也才見面一、兩次,為什麼這樣的時間排不出來?
別人會告訴我:「那是沒辦法的事。」
好像我很不懂事、無理取鬧,不知人間疾苦般地任性。
後來別人找我出去,我因為自己經濟、身體狀況、手邊的事情而無法答應,或時常不得不在答應後又沒辦法去,
有人會說:「反正朋友就是不重要啊!」之類的話語來表達他們的不滿。
那些曾經是我對別人說過的話,在當時被視為「不應該」和「任性」的言詞,
在多年後他們正是用這些詞語來控訴我的「不對」和「不夠朋友」。
你可以的,為什麼別人不行?
不是痛在你身上的,都沒關係。
總是同樣的一句話,同樣的念頭與情形。
沒有為什麼,因為「痛不在我身上」,所以我可以說得這麼大聲,如此而已。
沒有為什麼,因為我不高興就批,管別人是不是有他的苦衷,如此而已。
這就是人性,以前非常無法釋懷,常常為此困擾著。
現在,我漸漸放下了,就像孩子說的「轉過身就算了」那樣,我也在學著「轉過身就算了」這樣。
是這個世界教我的,這個道理。
是那些人們教我的,那些教訓。
為別人付出那麼多,只要之後有一次沒做到平常那樣,就是「不應該」,誰管你有什麼原因。
可是別人有為我付出同樣多嗎?
是不是會有人說:「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公平的事」或是「不能強人所難要求別人也要回報同等的份量」。
但是一面將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一面又不想付出只想要別人為自己改變而一直索求,這不是很矛盾嗎?
我,很討厭別人向我索求什麼。
付出,要是我主動的,心甘情願的。
只要有人向我討一點點什麼,我就會馬上轉身離開。
本來就沒有義務滿足別人,更何況別人也沒有滿足我,老實說,這是很難看的場面。
期待我改變但自己卻無法給我同等回報的人,我無法理解他們何以如此敢「要」?
因為是「朋友」,所以「不要計較那麼多」?
在我不爽之前,一直都沒有計較,如果真要計較的話,那就不是不爽之後的那些而已。
套一句我媽說的:「對別人太好還被嫌」。
做到流汗,被人嫌到流涎。(台語諺語)
@22:01:00-22:16:07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