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想當自己,如此而已。

 

 

人際關係的困擾,一直都有,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想起自己糟到不行的人際關係,深深被捆綁住。

上了研究所之後,這樣的情形愈來愈明顯,也愈演愈烈。

 

以前曾經有人受不了我的個性,毅然決然斷絕我們之間的聯繫,現在仍然記得。

曾經為了這樣的事傷心難過,而今我也可以毅然決然拂袖而去,讓人覺得毫不留情。

 

 

「以前很看重朋友,但在朋友圈中沒有存在感,時常被遺忘,有聚會也不見得會想到要找自己。」

今天孩子這樣說到這件事的時候,我感到好難過,自己替他整理出來的句子,其實也不敢對自己說。

想到這裡,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有點殘忍,竟然將不敢對自己說的話這樣直接說出口,看似平靜地。

 

之前的孩子問我「妳有這樣的經驗嗎?」

好久不見的朋友,約要聚聚,結果竟然為了不怎麼重要的事而不來,不勉強對方,但心裡覺得有種失落。

 

其實我常常在想,自己的人際關係這麼糟,到底要怎麼跟別人進行會談?

而我自己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能要求別人;要求別人的,自己就要先做到」我又該如何自處?

 

 

以前常常聽到老師或同學的分享說,「卡住的原因是因為你在可憐你自己」。

是的,我難過,是因為我曾經難過著,可能直到現在還是難過著。

是的,我失落,是因為我曾經失落著,可能直到現在還是覺得難受。

 

 

如果可以,我想不顧一切地做自己,走自己的路,不管別人的心情或感受。

但是,我不想讓別人經歷和我一樣的痛,所以如果可以的話,我選擇不要讓別人痛,或是試著分擔別人的痛。

看到別人有需要自己的時候,我就會盡力去做自己能做的,我從來沒懷疑過自己的動機,也覺得這樣很合理。

但是,現在拉遠來看,用「卡住」的觀點來看,我才知道自己原來只是把這件事「理所當然化」,所以當別人愈來愈超過時,我受不了了,就開始埋怨起別人的「理所當然」。

也許是我把別人的胃口養大的?

是啊,一個巴掌打不響,自己也得負責任。很久以前我也說過類似的話呢,只是忘了,所以這次再把它撿回來。

 

看到別人有所期待時,我想去滿足對方的期待,那是因為我在可憐自己,可憐自己有期待時卻沒有人會滿足我的期待。

我喜歡給別人希望,不喜歡別人對我失望,因為我曾經看過失望的眼神,那眼神在我心中很深刻,過了這麼久仍記得。

不想別人對我失望,怕自己不夠好,努力去做,結果還是被認為「不夠好」而繼續被要求著。

我真蠢,永遠都沒有「夠好」的時候,我竟然天真地以為自己可以努力做到。

 

我不想別人對我失望,因為我不喜歡別人讓我失望。

因為深刻了解那些感覺多麼讓人難受,所以不想別人也有同樣的感受。

但我忘了,人都是不同的,也許對我來說很難受的事,對別人來說其實也沒什麼。

是啊,我只是在可憐我自己,我只是不敢面對自己「沒有人可憐我」這點。

因為如果一旦承認了,我還能撐住嗎?我從給予者瞬間變成等待施捨者,這樣的角色轉換是我無法承受的,無法承受自己是無能的、需要別人肯定與保護的。

 

 

我只是在可憐我自己。

而最後,對誰都沒有好處。

別人認為我做得不夠多,於是不斷索求,當有一天我不想再給予那麼多了,就會被說「妳好無情」。

我想給別人的,別人不見得需要;別人需要的,可能我也給不起。

所以我給了,別人不滿意;別人要了,我會生氣。

 

我只是在可憐我自己,結果卻搞得人際關係糟得不行。

從來沒有正視過這件事,沒有正視過「自己在可憐自己」這件事,所以常常為此困擾著。

 

 

「個體化」的過程,真的不簡單。

當人意識到自己的狀態,想要轉變時,會遭到很多的阻礙。

別人早已習慣這樣的模式,已經習慣「理所當然」的情感壓榨,當一個人想改變時,別人無法適應,無法接受,無法包容,只好拼命要他不要改變。

而當事人感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在幾經天人交戰後,無法支撐的就與現實妥協了,於是繼續帶著未被療癒的傷口痛著,流淚著,活著。

 

大家都知道我想要「做自己」,但事實上我真的做自己了嗎?

會為了別人的需求而感到困擾的我,真的忠於自我了嗎?

當別人說了幾句話,我就打了好幾篇網誌,這樣的我,可以不受他人的影響繼續堅持下去嗎?

 

 

本來就沒有人可以要求別人做什麼,如果你自己被要求時,你會覺得無比快樂嗎?我不會。

也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如果你自己的付出一再被視為理所當然,你會覺得很高興嗎?我不會。

 

 

我不想再分不清了。

我想要做自己,輕鬆愉快地、不受別人移情、投射地,活出自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自己。

 

 

 

 

@21:50:01-22:23:3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