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出門買宵夜的回程路上想到的,算是一個整理的歷程,有相同或類似困擾的人可以參考看看。

不過我也只是用我淺薄的所知所識來思考這件事。

 

 

【我一直在抱怨】

「抱怨」可以改成其他的困擾,例如:裝瘋賣傻、吵鬧、生氣、憤怒……。

 

1、今天我會說「我一直在抱怨」這句話的原因是什麼?

2、讓我說出「我一直在抱怨」這句話背後的所有可能(如:有人這麼說、小時候曾聽過、……)

3、我真的在抱怨嗎?

4、如果我是在抱怨,我抱怨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我不是在抱怨,那我在做什麼?

5、當我將心中深層的想法告訴別人時,別人可以清楚明白我的目的(抱怨或其他原因)嗎?

6、別人可以清楚明白我的目的,那他還會認為我在抱怨嗎?

7、別人無法清楚明白我的目的,那我還要接受他對我不完整的認識而產生的評價嗎?

8、甚至用他的評價再來評價我自己?

 

 

當我在「評價」別人的時候,其實也正說明了我「無法理解」這個人,因此我很快地有了結論,而那結論是片段的資料所得來的,並非建構在完整的認識與瞭解上。

如果我害怕輿論壓力,就會認同別人所貼的標籤,並用那標籤再次評價我自己、傷害我自己。

如果我能清楚知道「我正在做什麼」以及「別人理解的『程度』」,那麼我的期待無法滿足而落空時就不會太受傷,我也不必去接受別人無法理解而來的評價。

 

 

這個過程,只是因為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為何會一直「抱怨」,因為「只是想要被理解」這個看似簡單、實則困難的深層需求沒被看見、沒被好好對待。

但我會不會說別人在抱怨?也會。

為何我知道自己的歷程還要說別人呢?因為我沒有那個心想要理解,或者是我覺得被傷害了而不想再讓自己曝露在有害的環境中。

 

 

 

 

@23:18:29-23:28: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