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理期,沒有想運動的動力。於是肉似乎變多了。

 

剛才有位學生來辦轉學,雖然心裡覺得很煩,都快下班了(其實還有1小時啦)才來,我總是希望學生能在早上或下午剛開始的時段來辦理,不過當我問她要轉到哪裡去的時候,她回答我的是有活力、開朗的聲音,心裡突然覺得『有活力很好』就沒那麼煩躁了。

像我們這種坐辦公室或坐諮商室的人,平時說話就沒有那麼洪亮,學生可以這麼健康地過著大學生活,也是一件很令人感到高興的事。

 

--

 

 

上禮拜三有位學生來約時間,說想做測驗。

上禮拜四早上開會時,因有位老師即將離職,所以主任說「那她的個案剛好可以轉給小南」(當然主任是說我身分證上的名字),所以就臨時換我上場。

後來發現學生應該不用做測驗,談話比較有幫助,所以我提出我的看法,跟他說先談看看,如果真有需要再做測驗。約了今天再談一次。

今天談到最後,學生覺得經過一個禮拜的思考與決定後,他目前的狀況好多了,暫時可以不用繼續談,也因為沒什麼時間,所以說開學後有需要的話會再來預約。

 

談話的過程中,我曾被勾起一個哭點,不過我有忍住。現在打到「忍住」時,會想到『為什麼要忍?』以及『為什麼不立即將自己的感受回饋給他?』也許可以增進關係。

不過為時已晚了。

 

其實兼職實習的時候,我接的個案量很少,時數都是勉強硬湊出來的,個案量少對我而言的確會有影響。

另一點是個案的來源是比較特別的,算是轉介的個案,也就是非自願來談案主,這樣就更不容易學到一般的諮商內容,雖然有的人會特地去學習如何與非自願案主工作,不過在一般諮商的學習上還是很缺乏。

 

中間有幾次停頓,我想等他先開口,不要直接問或說什麼,以免自己的想法太主觀而影響到個案。

但不知是不是這個緣故?後來個案提到他會配合別人這件事,當下我沒想太多,結束後在整理思緒時才發現:『他是不是想跟我說什麼?可是我沒接到?』

這麼一想就不得了了,我開始回想會談的過程:自己是不是常常沒接到對方的話?我表現出來的態度是否太冷淡(就像平常大家對我說的那樣)?是不是沒有察覺個案真正的議題何在,只看到表層的東西?是不是讓個案覺得被拒絕?

有很多的疑問閃過腦海,不停奔跑…而,我到底幫助了個案什麼?

於是,不得了的自己的議題又在作祟,關於自己不夠好、不夠親切、沒有感情、沒同理心、覺察力不夠、無法自覺自己在拒絕別人、總是表現出拒絕或不熱衷的態度……等等,讓我瞬間陷入微微的憂鬱。

雖然說也有可能是個案真的太忙,而且上禮拜他也有說自己先約一次,之後再看看,也許是我想太多;雖然也有可能個案其實很想繼續談,但時間真的不夠用,所以在燃眉之急過後,決定看情形再說。

無論如何,我還是有點憂鬱。此時我才明白,為什麼諮商師生涯的前十年都在憂鬱狀態。

也才明白,為什麼要限制個案量,而不是當作勞工去操,為了確保諮商的品質,以個案的福祉為最優先考量,所以要限制個案量,以免諮商師在情緒上負荷過重而無法勝任。

 

有時候,你以為你可以做到的,其實只是「你以為」而已。

你以為你可以的,但真正遇到時,才發現你不行。尤其是那個點,完全就是你的痛的時候。

雖然大學諮商兩次,兩次各6次會談(中間有請假,實際上應該不到10次吧?),研究所談了3個學期,但我還有太多要去面對與處理的。

想成為工具,讓別人「經過」,渡過艱難的時刻,那得先將自己變成一個完整的工具才行,否則這工具就很危險,隨時可能因為自己身上的刺或凹凸不平而讓來談者受傷。

我要趕快成長,可是心裡愈急就愈是阻礙著成長,真是兩難。

 

 

這篇,整整都是在寫我自己,完全沒寫到個案,我是否過於擔心自己的專業能力,而將個案的狀況放到一邊了呢?

但我還是很擔心。

 

 

 

 

@15:52:45-16:23:2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a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